西安追趕超越跟哪比?老和成都比,其實很搞笑

在微博、朋友圈裡,一些大V常常以西安和成都為CP ,仿佛這是既定多年的傳統,隔三差五的就要把西安揪到成都面前數落一番,儼然把成都作為西安參照系中“別人傢的孩子” 。


在微博、朋友圈裡,一些大V常常以西安和成都為CP,仿佛這是既定多年的傳統,隔三差五的就要把西安揪到成都面前數落一番,儼然把成都作為西安參照系中“別人傢的孩子”。

我每次看到諸如此類的做法都會覺得很搞笑,好像西安人、陜西人沒有去過成都似的。尤其是當大V們把成都秀成一種優越,又有一撥人留言表出一副幡然醒悟的姿態,這種笑點就又觸底瞭。

當然,我並不是要否定“西安不如成都”的結論,隻是對這種既慣性又月經式的對比感到乏味。西安不如成都是公認,但搞笑的是,至今為止並沒有一篇論點能真正將這個事實說服人。

△ 成都,一座來瞭就不想帝寶產後護理之家|台中頂級月子中心推薦走的城市

有趣吧?

因為他們做的對比方式太蒼白瞭。

最常見的手段之一是對比GDP,從數據分析的角度來講,這是盲人摸象式的做法。誠然,GDP作為國內最流行的指標無可厚非,但難以以點蓋面。以此作為標準很容易被反駁,比如,GDP破萬億的成都比西安高很多,但人均GDP隻比西安高一萬左右。

從這個維度看,你是不是又覺得兩個城市差不多?當然,你能說成都人均GDP低是因為人口多,那我也能說西安GDP總量低是因為人口少啊,所以這種對比其實是沒有本質意義的討論。

△ 2016年,成都的GDP絕對額預測會穩居省會城市第二位。(據成都商報)

再比如,我給你兩個數據,成都寫字樓空置率全國第一(2016年數據)、四川留守兒童數量全國第一(2013年數據)。

寫字樓市場才真正是一座城市經濟的晴雨表,比GDP什麼的標準硬多瞭,而西安寫字樓空置率隻有成都的一半,這樣看來西安是不是還比成都好一些?

而由於大量人口的外出務工,導致四川的留守兒童居高不下,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言而喻吧?

△ 據房訊網,成都、重慶等地寫字樓空置率將至少連續第三年處於30%以上

我舉這兩個數據,並不是要為西安“翻案”,而是想說,這種數據遊戲的對比實在太單薄瞭。

但西安的大V們太喜歡拿西安跟成都比瞭,這也恰恰表露瞭他們所一貫抨擊的“西安人觀念落後”,他們身體力行地證明瞭他們的觀念確實落後。

西安官方也曾幾次將“向成都學習”擺到臺面上,2015年年初市委書記、市長組團的學習代表曾前往成都,據說2016年下半年相關部門也組織過一次,其中有人給出這麼一個結論:成都確實很多指標比西安強,但在文化產業方面西安肯定沒輸。

這也是個被很多大V和網友奚落的梗:成天就隻能吃十三朝的老本。

我覺得這點一直都是閱讀理解有問題,所導致的為黑而黑。首先,十三朝不是西安的老本,是西安的標簽,是西安對抗千城一面的最好方式。如果換個標簽,“西部航空之城”、“西北金融中心”、“中國現代電影發源地”等等,你喜歡嗎?要多土有多土。

其次,西安的文化牌沒有打錯,最大的毛病是沒打好而已,在中西部地區還有比西安打得更好的嗎?答案很粗暴:沒有。

為什麼說為黑而黑呢?因為西安並不是光捧十三朝的祖宗而其他事都不幹瞭。我就不相信當提到曼徹斯特,你除瞭能想到足球,還能想到它是英國的第二大金融中心。所以這點抨擊不成立,而從營銷的信息簡潔性原則出發,西安的這種城市營銷也沒做錯。

△ 2012年的西安城市形象宣傳片

還有一點最滑稽的為黑而黑,就是在2016年年底,西安有消息曝出計劃修“2.5環”,我當時看瞭一些輿論和很多媒體的反應,基本都是一片質疑與吐槽。

我覺得這簡直是自己打自己臉啊,殊不知成都早在2012年已經修好2.5環瞭啊,西安做出這樣的構想,也是從成都那學習來的成果,輿論既然一直主張西安要向成都學習,那為什麼現在學瞭卻依然橫加指責呢?

所以,我一度懷疑民意是否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麼。

再回到成都和西安對比的問題上來,西安這邊最流行的說法就說:西安領導太懶惰、民眾思想太保守等等,反正就是上到政府下到百姓都怪瞭個遍。

我個人不主張這種空泛的問題歸因方式,因為這就像星座的套路,你換個主語同樣適用。而且,這樣的歸因也太感性瞭,清朝被揍不是因為它太保守啊,美國發達也不是因為它很開放啊。

那西帝寶產後護理之家|台中產後月子中心價格安為什麼不如成都呢?

△ 2017年1月7日,成都獲評“2016年度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”

我給出一個系統化的原因,但並不是唯一的原因:成都和西安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模式。這個問題說起來很大,為瞭節省字數和時間,我隻簡單地說一下,那就是成都是四川“集權”的作品,西安是陜西“分權”的產物。

換句話說,四川省政府是集全省之力發展成都,而陜西在發展西安同時也想著如何平衡西安以及其他城市。這也代表瞭中國所有區域發展的兩大思路:究竟是一傢獨大,還是齊頭並進?

這兩個在理論上都能講得通,但如果我們認同經濟的本質是追求流速,而經濟的本能是追逐密度,那一旦將這兩種理論運用於實踐時,就註定隻有一個能成功。

在這個問題上,很多人有兩個誤解,一是以為省上把所有好處都給西安瞭,其實不然,相反,很長時間陜西省與西安市不是利益共同體,反而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博弈;

△ 1月15日,省長胡和平:2016陜西GDP增7.6%左右。

二是以為,一個區域的“第二極城市”是由於分化培養產生的。很多人也愛舉四川成都很強、綿陽也很強,來吐槽西安一城獨大,實際上這是本末倒置。

正是由於“第一極城市的強大”,才需要第二極城市作為分身。試想,連一極都沒有,要第二極搞毛線?如果雁塔區弱爆瞭,你哪來的信心長安區能有機會享受城南城市的分擔紅利?

顯然,陜西省政府長久以來就陷入這麼一個誤區。三十年前把咸陽從西安劃出去就是為瞭平衡發展,備受詬病的西咸新區也是如此,都是為瞭分化和稀釋西安的資源密度,於是很好地遏制瞭西安成為區域一極的可能……

△ 西咸新區組團發展格局

而西安自身呢,也是在“分權”,上世紀九十年代時,西安財政還很窮,為瞭節省行政成本,西安選擇瞭放權,讓所謂城四區自行發展。雖然這大大減輕瞭行政壓力,但造成瞭各城區各自為政的局面,大傢現在所吐槽的西安各種城市規劃、道路、火車站、環境、各區風格不一等等亂象,都是由此造成的,衍生瞭無窮盡的互相內耗。

這與企業之中各部門的矛盾何其相似?西安市無法統一指令與調度,散在市長面前的,是一個個日積月累的孤立卻又相鄰的遺留問題。所以細心的你會發現,真正發展好的區域,都是諸如高新區、曲江新區等由西安市直接外派班底的管委會。在陜西省與西安的大博弈中,西安也在與各城區進行著小博弈。

△ 曲江新區是國傢文化部授予的首個國傢級文化產業示范區

也就是說,西安亂象並不是思想的落後,而是制度的落後。在人類社會的漫長發展中,人性從來就沒有進步過,而人類一半的人生與智慧就是在研究:究竟用什麼樣的制度能進行態勢轉化,從而代替進步。

李鴻章的智力與謀略肯定完爆你,但隻要他處在清末的制度下,就幹不過處在現代制度中的你。不要簡單的把問題歸咎在人的缺點上,而是該歸咎在用人方法上。

在近兩年陜西省、西安市核心領導的更新下,似乎也意識到避免資源集中好像不可能帝寶產後護理之家|台中產後護理之家啊。

終於,2017年1月22日,陜西省委常委、西安市委書王永康,稱“(陜西)省委支持大西安建設,將西咸新區劃歸西安管理”。

前面我們提到政府班子曾幾次前往成都學習,那學到瞭什麼呢?就學到瞭這。集權、集權、再集權。2016年,成都為瞭進一步做大,對旁邊的簡陽進行瞭代管。陜西省現在如法炮制,省市雙方的人格分裂,經過幾十年的切換,終於找到瞭共識。

說瞭這麼多,到最後才是我想說的,不要拿西安跟成都比,那就像你拿個身高170的小夥跟姚明比,姚明的一切數據對這個小夥來講其實都不具備參考價值。看似都地處西部,但本質存在區別,就像成都永遠沒辦法跟廈門比一樣,即便它GDP甩廈門幾條街,但廈門的房價卻能完爆它。

△ 2016年廈門商品住宅銷售均價為24345元/㎡,同比上漲19.4%。(據新浪樂居)

放錯瞭數據系,你就會得到這樣以及前面提到的混亂結論,一會兒體現好,一會兒體現差。最本分的做法就是認清定位,別拿姚明的身高來勵志,而是把西安放到170-180的正常身高區間內。

那西安該跟哪比呢?

一座城市真正要對比的是自己的時間結構,比如在1980年到2000年西安的各方成分是怎樣的?2000年到2017年西安的各方成分是怎樣的?根據時代問題的不同,調整相應的結構。

這和每個企業的運轉規律與道理是一樣的,任何二三流企業遇到的病,西安都遇到瞭。沒有那麼高深,別想那麼復雜。難點也就在於和企業一樣,路徑依賴不敢隨便調整啊。

所以在西安和咸陽行政一體化的呼聲中,政府先選擇瞭局部行政一體化,嘗試“代管”。這就像企業意識到困境來臨,但不敢武斷地放下老辦法,於是先設立個新的事業部:你們先搞,等你們真的搞出出路瞭,我們再讓董事會全力支持。

陜光燈(shaanlight)出品

作者:芳草天
arrow
arrow

    smm444qw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